发布日期:2024-07-29 19:39 点击次数:131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我们总觉得战争离我们很远,其实它也离我们很近,或许是我们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很多战斗英雄一直沉寂。有的沉寂了一辈子,将生前的荣誉带到地下;有的晚年无意“暴露”身份,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战斗英雄,说起来挺简单的几个字,却又是格外的沉重。老一辈的人,他们不追求功名利禄,只知道无私地做贡献,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量。国家需要他们时,他们总是能够挺身而出,无论多么危险,多么艰苦,全都能克服。若国家稳定,各行各业需要人去发展,他们便默默回乡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大浪潮中。正如那句话“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上世纪末,湖北咸宁有一位名叫刘建光的小伙想要当兵,可因为指标已经够了,他也因此与此次征兵无缘。刘建光失望地回到家中,对家人提起自己没有机会当兵的事情,他的爷爷刘祚坤感到非常生气,老人觉得自己的孙子想要当兵报效国家,政府竟然不给机会,这一点实在是想不通,于是决定前去讨个说法。
刘祚坤的家离县城有50多里地,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到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走进双拥办的办公室,老人将手中的一本册子放在桌子上,然后将册子摊开。工作人员看到册子上的字非常醒目:《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随后老人理直气壮地问:
同志,我是1956年5月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而今我都是快入土的人了,作为一名老军人,我想送我的长孙刘建光当兵,继承祖业,为国出力,你们怎么就不给一个机会呢?
刘祚坤老人提起当兵,他的身子似乎站得更直了,那一种荣誉感由内而发。老人说完,接着就把一等功臣、二级战士证书放在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双拥办的主任李建平看见略微发黄的精装纪念册功臣榜上赫赫记录着共和国99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而此时面前站着的这个老人,便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得知老人的身份后,双拥办的主任不禁以崇敬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位身材佝偻却高大的老人,随后将此事立即上报给上级机关。
为了能给孙子刘建光争取当兵的机会,老人终于把埋藏在心中43年的秘密说出来了,隐姓埋名生活43年,最终不得已而“暴露”身份,他不想给组织上添麻烦。刘祚坤老人的想法很单纯,只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当兵为国出力,没想到此时还惊动了当地政府,甚至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双拥办的负责人对老人的身份进行了核实,同时也了解到刘祚坤老人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1924年,刘祚坤出生在湖北省咸宁市石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再加上常年战乱,他们的日子更加艰难了。5岁时,刘祚坤的父母不幸死于战乱,他便成了孤儿。同村的乡亲们看他没了父母非常可怜,于是将他拉扯大,他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7岁时,刘祚坤没有机会上学,他只能给大户人家做短工来养活自己,生活对这个年幼的孩子太残忍了。
刘祚坤不怕吃苦,并且干活非常卖力气,为人和善好相处,同村的木匠刘老汉看他无依无靠,便收下他做徒弟。尽管当学徒非常辛苦,但刘祚坤认为这是一次机会,他也知道自己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必须要学会一项技能傍身。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木匠师傅,刘祚坤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潜心学习技术。大到斧刨锯锉,小到雕龙画凤,刘祚坤都非常细心学习。几年后,刘祚坤终于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木匠师傅。
于是,眼明嘴快的媒婆都来刘老汉家提亲,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仅18岁的刘祚坤在师傅的操办下与邻村的姑娘成了亲。刘祚坤终于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虽然苦点累点,但也还算踏实。新中国成立时,刘祚坤的大儿子出生了,两年后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都相继出世,夫妻二人也是非常恩爱,生活也越来越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刘祚坤分到了田地,他内心非常感激。
能够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刘祚坤在心里记下了这份情。
1950年,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祖国的家门口鸭绿江边,刘祚坤这样一个纯朴的青年农民,当时想到的是报答共产党的恩情,他决定去参军保家卫国。可由于种种原因,刘祚坤没能有机会上战场,直到1952年8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刘祚坤穿上新军装,挥泪告别了三个年幼的儿子和妻子,然后跟随部队前往朝鲜。
刘祚坤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辎重1连1排3班的战士,他想到自己能够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一股热血直往上涌。刘祚坤如愿以偿上战场杀敌,可正当他在前线奋勇杀敌时,其所在的部队却接到命令前往兵站工作,很多战士为此不停抱怨:“兵站的工作干不得,枉然一天干到黑,人家立功你没说。”
为此,很多战士都变得消极起来,他们只想去战场上建功立业,而不甘心只在兵站做后勤工作。然而,刘祚坤却不这样认为,他一直记着连指导员的一句话:“到战场上,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功。我们要戴着光荣花回国,不要提着鞋子回国。”
上级派他们来兵站工作,自然是有考虑的,并且兵站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国家需要,他可以任凭调遣,革命工作不分高低。刘祚坤在兵站主要负责管理和守卫仓库,最重要的是看守好火车站的军用物资,这些物资都是要被送去前线的,必须保证物资的安全。刘祚坤在兵站表现非常出色,他吃苦耐劳,平时完成值班任务后,他还给修补房屋家具,为此还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在刘祚坤踏实苦干精神的带动下,兵站的战士们都受到启发,工作热情也急剧高涨。
兵站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美帝国主义一直派出飞机来袭击,轰炸从未停止过,战士们时刻保持着警惕。1953年4月26日,刘祚坤如往常一样在山洞中持枪值班,当天夜里有一批军用物资送达,他只知道是苏联运来的航空汽油。当时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都是物资匮乏,航空汽油更是珍贵,所以当晚值班的战士已经打起十二分精神。
美军得到情报后,立即派出两架B26飞机前往执行轰炸任务,意图将苏联运来的航空汽油等物资全部摧毁。深夜,两架美军飞机突然对兵站发起袭击,一个装满汽油的车皮被炸弹击中后瞬间燃烧起来。有的汽油桶已经发生爆炸,情况非常紧急。紧接着,美军的飞机又俯冲下来,对着车站又是一次疯狂轰炸扫射。
刘祚坤心里非常清楚,航空汽油不容有失,他没来得及多想,直接就冲上前去抢救航空汽油。此时,车站里烟火弥漫,汽油桶不断爆炸,一股股火柱直冲天空。与此同时,敌人的飞机还在上空盘旋,他们不停地对起火的地方进行扫射。刘祚坤不管不顾,直接越过弹坑,奔过铁轨,一路跑到起火的车皮前面。
第一辆车已经被击中,车上的物资已经无法抢救,于是他立马冲向第二个车皮。车门已经被炸弹炸得凹陷进去,刘祚坤抡起一把铁锹敲打车门,又从一旁抓起一根木头使劲撬门,终于将车门打开。他随即跳上火车,一手抓住汽油桶就往下滚,一口气直接滚下20多桶汽油。敌人的飞机还没有离去,子弹打在车厢顶上直冒起火花,旁边车厢燃烧的汽油已经蔓延过来,车厢内的温度不断在升高。
烈火炙烤着刘祚坤,汽油燃烧产生的浓烟让他快睁不开眼睛,只能半闭着眼睛用手摸着油桶往外滚,他浑身都已经湿透。不一会,朝鲜人民军的战士赶来,配合着刘祚坤抢救汽油。刘祚坤在车上往下滚油桶,人民军战士在车下把油桶往安全地带推。在抢救油桶的过程中,刘祚坤的左脚被倒下的油桶砸得鲜血淋淋,他忍着剧痛,不停地往下滚油桶。
又过了一会,人民军燃料局的副厂长车永俊赶来,他在战场上负过伤只有一只胳膊,但他也立即参加了抢救行动。敌人的飞机一直在上空盘旋,他们还没有死心,不断朝地面进行射击。车永俊大喊一声:“防空!”刘祚坤并没有理会,他仍然在滚着油桶。从冲上车厢的那一刻起,刘祚坤早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车永俊看刘祚坤没有理会,立马上前将他拉下车厢,跑到一个弹坑中隐蔽起来,等到敌机的扫射后,他们又回到车厢。
此时,车厢旁边的火势越来越大,剩下的油桶也变得更加危险,油桶已经被烤得发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刘祚坤一人就抢救了85桶航空汽油,当他从车厢上下来时,已经完全虚弱了,连站都站不稳,最终昏倒在地上。次日,朝鲜人民军燃料局派来两个军官来向刘祚坤表示慰问致谢,随后还派人来了解他的英雄事迹。
1954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给刘祚坤记一等功一次,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劳动党中央还授予他“一等功臣”荣誉称号,朝鲜最高国务委员会又授予他“国际二级战士”荣誉勋章。战争结束后,刘祚坤还在朝鲜平壤受到朱德元帅、金日成首相等中朝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刘祚坤后来跟随部队回国(1956年),组织上给他安排了工作,但他谢绝了组织的安排。复员后,刘祚坤决定回到家乡继续务农,他也有多年没见到妻儿了。回到家乡后,人们都知道刘祚坤是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但没有人知道他是战斗英雄。对于自己立功的事情,老人从未对人提起过,家人也只是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
时间过得很快,刘祚坤已经在家乡务农43年,人们也逐渐淡忘当年老人参加抗美援朝的事情,数十年来,老人也从未与组织上有过联系,他隐姓埋名生活了43年。若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或许老人的秘密会一直被隐藏下去。当老人向双拥办的工作人员展示自己的荣誉勋章和证书时,所有人都没想到眼前的这位老人竟然是一等功臣。
老人的事情一经报道,许多人都为之感动,并惊动了当地政府,很多人都来看望刘祚坤老人。当地政府将此事上报后,引起党中央的关注。1999年,在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中,刘祚坤作为功臣代表,受邀前往北京观礼,还受到国家主席等领导人的接见。
2003年,刘祚坤老人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刘祚坤老人将这份荣誉埋藏在心底,他原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不愿给组织上添麻烦,于是回到家乡躬耕田园,并且低调生活,从不对人提起自己的功劳。英雄值得后人敬仰,在他们的心中永远都存有信仰,那一份力量是我们如今很多人都体会不到的。如今我们能够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能被人们所铭记的人民英雄有很多,但更多的还是那些在战后默默奉献的老兵们。
发布于:天津市